第一次踏上深圳这片土地时,别祖慧才18岁,从简易办公楼的窗口看出去,是大片农田和荒地,窗内一群年轻人在填报表,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如今,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0岁的生日”,别祖慧也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从办公室的窗口望去,远处是灯火辉煌的腾讯大楼,窗内是一群年轻人在研究智慧办税,键盘打得噼啪作响……
40年白驹过隙,别祖慧和无数的税务干部一起,为深圳的建设发展贡献了最美的青春年华,也见证了深圳从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华丽蝶变。
1982年,在深圳罗湖区财税局的办公楼外,一边是大片的农田,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工地。高中毕业年仅18岁的别祖慧穿上了税务制服,从此成为税务大军中的一员。一辆二八自行车、一个黑色的公文包,陪她走遍了罗湖的大街小巷,从露天的菜市场,到闷热的工地铁皮房,从经常停水停电的办公室,到没有风扇的宿舍板房,她和同事一边征收,一边宣传,工作辛苦却干劲儿十足。
“大家那时候都有使不完的劲儿,我们白天骑着自行车出去收税,税票都是手撕手写的。遇到晴天大太阳,一整天都是一身汗,遇到台风天就是人扛着车;晚上回来用油墨印税法宣传资料,守着算盘填报表。但是我们不觉得苦,每天出去看着那楼一天一层地建起来,看着税收收入成倍地往上翻,心里是非常自豪的。”别祖慧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语气中难掩激动。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别祖慧的工作从罗湖区调到了福田区,她清晰地记得,窗外的车多了起来,楼层高了起来,华强北的人气慢慢聚集,深圳这个城市不再是一个边陲小镇,渐渐有了大都市的雏形。
“‘三来一补’时期,我们要吸引外资,除了税收优惠政策的优势,政府办事效率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别祖慧提起记忆中一家日本公司投资选择的故事,“那家公司为了测试投资环境,同时往三个城市发了税收政策咨询的函件,深圳是第一个给出回函的,深圳税务的高效率让那家日资企业当即决定在深圳投资。”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深深印刻在深圳人的骨子里,深圳税务人当然也不例外。“当时很多外资企业选择在深圳投资,不单是因为当时的优惠政策,也因为我们税务部门落实政策又快又好。”别祖慧补充道。
临近千禧年,由于工作需要,儿子刚刚上小学的别祖慧克服困难,来到了当时比较“偏远”的南山区。
“现在的南山是创新大区、科技强区,坐拥粤海街道,当年的南山算是郊外呢。”别祖慧回忆道,她刚刚到南山区的时候,眼前就是一片海湾,没有现在滨海大道绿荫下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深圳湾公园的美丽栈道,建于1994年的华侨城“世界之窗”刚刚开放,南山科技园入驻的企业还很少。
“当时,华为刚刚起步,企业资金还不充足,准备把分红的资金换成企业的股份给员工,这部分要不要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个问题。我们马上把这一情况上报市局,再由业务骨干提出专业意见,第一时间上报给国家税务总局,为企业的融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据别祖慧介绍,深圳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经常遇到一些新的税务问题,深圳的税务干部第一时间进行收集整理,参照发达国家税收政策,结合自身征管实践,高效率地整理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上报。
现在深圳迎来了“40岁的生日”,站在南山区税务局6楼的办公室窗前,别祖慧看到的是对面麒麟小学热闹的操场,是腾讯耸立的高楼,还有入夜时大楼外墙亮起的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窗内是集AI导税、智能柜台和无纸化办税等于一体的5G智慧大厅,拥有智慧数字地图的可视化风控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间,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都市的巨大转变,是包括我们税务人在内的一代代深圳人奋斗出来的奇迹。我18岁入职时是高中毕业,工作后又读了大专、考了本科,报班去学习财会知识、学习新的办公软件,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涉税需求日益多元化,我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时代推着我们税务干部往前走,我们不敢懈怠。”现在的别祖慧还是不服老,总是跟年轻人打成一片,一起交流工作经验,一起学习最新税收政策。
奋斗的人永远年轻,就像这座年轻的城市一样。跟随着别祖慧的回忆,照片中那个18岁少女和深圳共成长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利落的短发,自信的微笑,一身整洁的税务制服,她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走过罗湖、走过福田、走过南山,身披着一代深圳税务人的“税月”荣光,满载着深圳巨变的璀璨记忆。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南山区税务局)
桂林注册公司,桂林代办营业执照,桂林代理记账、桂林代办公司、代办公司注册、变更、注销、税收筹划、代办各类许可证书、法律咨询服务、会计服务。
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服务标准!
桂林广泽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