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税务部门全力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复工达产,以系列举措扛起稳就业、保市场主体的政治责任。今年1月~5月,河南省城镇新增就业49.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9.7万人,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尾毛产业留住青山赢未来
“世界尾毛看中国,中国尾毛看鹿邑。”地处豫东平原的鹿邑县,有着“中国尾毛之乡”“中国化妆刷之乡”的美誉。作为全国最大的尾毛加工基地,该县尾毛加工已有30多年历史,尾毛年产量达5000吨,产业年产值35亿元,尾毛出口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从业人员达6.6万余人。
受疫情影响,今年当地多数尾毛制刷企业外来订单量不足去年同期的30%,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疫情期间,结合税务、人社等部门的优惠政策,尾毛制刷企业联合发出‘不裁员’倡议,这是对员工的庄严承诺。我们留得了青山,更有信心赢得未来!”鹿邑县尾毛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孙坤表示。
“我们的底气,来自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的精准落袋。”鹿邑县尾毛行业协会会长秦应成介绍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降至1%,45户尾毛制刷行业小规模纳税人直接受益135万元;63户尾毛制刷企业无偿捐赠抗击疫情货物,全额扣除企业所得税和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共计336万元;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134户尾毛制刷企业获得减免260万元。”
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尾毛制刷企业复工复产的步伐。截至5月底,鹿邑县尾毛制刷行业累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1173万元,实现出口退税2530万元,新吸纳返乡就业农民工3672人。
确山提琴挖掘内需带就业
“中国提琴之乡”确山县生产的各类乐器主要出口欧美国家。受疫情影响,今年国外订单减少,提琴生产销售形势异常严峻。确山县税务部门精准对接企业资金需求,联合确山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税易贷”项目,累计向提琴企业发放纳税信用贷款1411万元,缓解了企业因产品积压造成的资金难题。
确山县金龙乐器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龙告诉记者:“税务干部手把手地辅导涉税业务,还帮助我们直播带货,拓展网上销路。公司提琴国内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35%,让我们更有底气应对疫情。”
“前5个月,公司享受各项税费减免6万余元。我们用这些资金改善了教学条件,近两个月为全县提琴企业培训了50余名初级制琴师傅,他们已全部上岗就业。”确山县利民劳务公司负责人许蓓莉说。
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推进,确山县规划占地600亩、投资5.6亿元的提琴产业园已开始二期建设。该产业园是集生产、销售、展示、演艺于一体的提琴生产基地,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20余家入驻园区,拉动就业2600多人。
民族乐器助力老乡奔小康
在兰考县,昔日为治理风沙种下的泡桐树,如今给兰考人民带来了一条新的“致富路”。用泡桐木制成的乐器面板纹路匀称、共鸣度高、透音性能好,民族乐器制造业在当地迅猛发展,吸纳了众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在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助力下,当地民族乐器制造企业陆续复工达产,逐步回归正常经营。
成源乐器音板有限公司是兰考县民族乐器生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多次代表兰考参加全国性乐器展。该公司主动吸纳农村贫困人员就业,员工中贫困户人员占比近40%。“疫情期间虽然经营困难,但是我们坚持不辞退工人,不能让脱贫的老乡失业。好在公司享受到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我们用减免的这部分资金给员工发工资,维持企业成本开销,税费优惠政策为稳定企业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公司总经理齐永超表示。
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有百余户村民,其中80余户都加入了民族乐器制造产业链。前端泡桐种植,中端乐器制作,尾端成品销售,村民几乎没有“闲人”,民族乐器行业真正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致富”的愿望。
兰考民族乐器行业协会会长汤二法表示:“如今,兰考民族乐器产业链日益成熟完善,产品远销国外。相信民族乐器产业的发展,必将为兰考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我们有信心带领更多的老乡奔小康。”
桂林注册公司,桂林代办营业执照,桂林代理记账、桂林代办公司、代办公司注册、变更、注销、税收筹划、代办各类许可证书、法律咨询服务、会计服务。
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服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