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指出:“危险和弱点为企业指明发掘潜能的方向。若把它们从问题转化为机会,便能为企业带来惊人的回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在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抗击疫情、复工复产过程中,暴露出日常税务管理存在的漏洞。正如德鲁克所言,找到这些漏洞并且及时加以弥补,就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惊人的回报”——更加顺畅地享受税收优惠、更加充分地获得融资支持和更加从容地应对突发情况。
政策解读:
平时要重视,享受优惠更顺畅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但齐齐哈尔盛泽农药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尹宪辉,回忆起那次申请留抵退税操作失误的经历,仍然后悔不已。
疫情发生后,财政部、税务总局迅速出台《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8号),规定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以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以农药产品为主业的盛泽公司,虽然符合这一优惠政策条件,但是忽略了对该政策的学习,没有准确掌握退税计算方法和《退(抵)税申请表》填写规范,结果在申请表中填写的退税数据与实际发票对应的数据不一致,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申请后,系统显示无法正常办理退税。
“当时的心情,又着急又后悔,十分忐忑。”尹宪辉说,每年春耕时节都是企业一年中业务最黄金的时期,受疫情影响,企业本就面临着不小的资金压力,倘若不能顺利办理退税,势必影响企业的生产进程,导致企业错过黄金期。情急之下,他们赶紧向国家税务总局富裕县税务局求援,及时修正了错误,才顺利收到了退税款。这次“教训”让尹宪辉深刻明白了掌握税收政策的重要性。
“提升税收政策解读能力,功夫在平时。”厦门群鑫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刘鑫华告诉记者,一方面,他们每天都会浏览国家税务总局的官网、官微,以及《中国税务报》等专业媒体,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税收政策,并将与企业业务相关的税收政策,及时收集保存到数据库中,梳理好政策的前后逻辑关系;另一方面,针对重要的税收政策,他们会及时组织财税团队进行集体学习和探讨,有不清楚的地方就与税务部门沟通,确保充分掌握政策内容和实操要点。正因为平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才能第一时间掌握阶段性减免社保费优惠政策,快速发现统计部门错误统计企业员工数量、企业类型被误划为大型企业的问题,并迅速借助税务部门的帮助,让企业充分享受到社保费优惠。
对一些大型企业而言,解读税收政策则是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一家大型金融企业的税务经理刘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有一条明确规定:每当有新税收政策发布时,公司税务部必须在12小时内将影响分析报告报送给管理层,24小时内将政策解读下发给所有成员企业。为了做到这一点,刘女士要求自己和相关同事必须非常熟悉与金融相关的税收政策,并且要透彻掌握不同税收政策之间的关系。这样,当支持企业抗疫和复工复产的税收政策出台时,他们才能马上研判出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并为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平时不重视提升政策解读能力,关键时候难免‘掉链子’。”刘女士说。
毕马威中国税务研究中心总监程娱告诉记者,面对疫情,企业尤其需要尽快增强财务韧性,倘若把税收优惠政策看作一种改善资金状况、增强财务韧性的“税收资源”的话,那么税务管理就是这种资源的“挖掘机”,而政策解读作为税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企业精准“识别”资源、快速“挖掘”资源、合规运用资源,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倘若前期没有形成良好的政策解读能力,关键时刻‘挖掘机’自然无法顺畅、高效地运转,甚至还可能出现‘故障’,也就是错误地适用政策而发生税务风险。”程娱说。
纳税信用:
等级要达标,纾困贷款好申请
今年2月初,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07%的受调企业表示在1个月内就会出现困难,27.76%的企业表示将在1~3个月内出现困难,46.81%的企业表示将在半年内出现困难,而表示能健康持续运行的企业仅占27.01%,另有26.18%的企业表示还不好判断。剔除“还不好判断”的比例,算下来,认为资金将出现困难的企业占比接近2/3。
为支持企业抗疫和复工复产,国家迅速出台一系列金融、财政和税收纾困政策。而在所有的纾困措施中,凭借纳税信用迅速获得贷款,是企业公认的“最好用”的措施之一。温州市原一科技有限公司就对此深有感触。
疫情发生后,由于订单量减少、客户回款速度变慢,原一科技出现了现金流压力。正当企业为此着急犯愁时,国家税务总局瑞安市税务局通过与当地金融办、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在钉钉上搭建了“Xin银税”服务平台。正是通过该平台,原一科技成功与当地三家银行实现供需对接,并凭借A级纳税信用,迅速获得了600万元贷款。公司财务负责人李俊一方面对该平台的强大功能十分赞赏,另一方面则连连感慨保持良好纳税信用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纾解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今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发挥“银税互动”作用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税总办发〔2020〕10号),各地税务部门纷纷加大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协作力度,落实扩围要求,创新信贷产品,全力帮助企业顺畅、高效地用好纳税信用贷款。尽管如此,一些企业却由于平时没做好基础的合规管理工作,导致信用等级这个“硬指标”达不到,在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错失了利用纳税信用贷款纾困的好时机。
瑞安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受到疫情影响、急需改善现金流的情况下,纳税信用贷款可谓是一种低成本的“紧急救援资源”,但是这种资源靠“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是无法获得的,其归根结底是金融市场对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做好合规管理的一种结果性认可,纳税人只有在平时坚持做好合规管理,有了良好的结果和基础后,才能在急需的时候迅速将其“变现”为真金白银。
需要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有些企业可能会出现业务量减少的状况,在此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按时申报、保管凭证等基础性税务管理工作,提高税法遵从度,保持良好的纳税信用记录。另外,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纳税信用修复制度,相关企业应在吸取疫情期间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把握契机,充分学习掌握纳税信用修复制度的具体规定,仔细对照纳税信用各项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管理漏洞,尽早修复纳税信用,并持续做好合规管理。
税务信息化:
基础要牢靠,突发情况易应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企业还在疫情期间暴露出税务信息化滞后的漏洞。以旅游企业为例,疫情暴发之初正值春节假期到来之际,而春节假期是出门旅游的“黄金期”,不少人都已提前规划好了行程,付了款,发票也已经开出。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出行计划,人们纷纷退单。突然出现的“退单潮”不仅让许多旅游企业遭受了业务上的损失,而且还带来了数量巨大、时间紧迫的发票处理挑战。
知名旅游平台去哪儿网就遇到了这一挑战。该公司税务总监黄博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客户纷纷退单,大量已开具的发票需要进行冲销,由于去哪儿网建设了流畅的发票管理系统,所开具的大部分都是电子发票,并且在系统中都有准确的纪录,因此可以直接通过系统进行操作处理,不仅效率高,而且可以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误。另外,有些顾客要求开具的是纸质发票,对此,他们财税团队及时将系统中的纪录和数据反馈给客服团队,客服团队据此精准而高效地与顾客进行联系,及时将发票追回,然后交给财税团队处理。正是凭借发票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去哪儿网有条不紊、从容高效地应对了这场紧迫的挑战。
与去哪儿网形成对比的是,另外一些企业由于没有打下坚实的税务信息化基础,应急能力不足,导致在这次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手忙脚乱”,财税人员面临极大的工作压力,频频出现处理差错,埋下了税务风险隐患。同时,企业因缺乏充足的发票数据,导致无法与顾客实现顺畅高效的沟通,影响了用户体验,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毕马威中国税务研究中心总监程娱告诉记者,此次疫情更加凸显出税务信息化系统的重要作用,尤其在防范交叉感染、居家远程办公的情况下,税务信息化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着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照常运行。经过这次疫情,相关企业应当明白,倘若税务信息化基础薄弱,将带来涉税信息沟通不畅、税务管理效率低下、涉税问题处理不及时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企业“挖掘”和利用税收资源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产生潜在税务风险。“经历了这次疫情的‘大考’,企业应该认识到,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程娱说。
让全球企业税务高管协会亚太事务主管吴东明印象深刻的是,疫情发生后,各级税务部门积极落实“数据服务大局要尽力”要求,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帮助企业寻找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吴东明说,通过分析税收数据帮助企业解决产销难题,也许会成为税务部门未来开展的一项常态化服务。对企业来说,只有夯实税务信息化的基础,在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方面,基于涉税数据的税企合作才有更加扎实的“点”,才会有更多“落地”的可能。
不少业内专家建议,企业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实现财税智能化的长期规划框架。在这个长期规划框架之下,企业可以先选择建设一些能够快速见效的税务科技模块,“小步快跑”起来,例如采购和发票管理模块、纳税申报自动化模块等,这些模块契合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有助于企业快速提升税务管理质效,增强抗风险韧性。在此基础上,企业再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税务管理目标,分项推进系统建设、逐渐匹配相应功能,一步步完成长期规划目标,最终让智能、高效、实用的税务信息化系统,充分赋能企业的创新前行。
桂林注册公司,桂林代办营业执照,桂林代理记账、桂林代办公司、代办公司注册、变更、注销、税收筹划、代办各类许可证书、法律咨询服务、会计服务。
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服务标准!
桂林广泽财务